精神扫荡 · 2023年 12月 9日 0

关于脱宅

人是群居动物,有喜欢分享和交谈的先天倾向,这必然会形成圈子,别说什么宅是一人圈子,你观看别人创作的作品,购买别人制作的周边,其实已经是观众圈子的一部分了,人天性就会给物品打上标签,这是人学习的一部分,标签会帮人们去利避害,这是天性,人是复杂的,不可能有分单一,越是年龄大越是复杂,二次元不是某种实体,它是一种内容形式,是人思想的载体,内容是需要创作的,不同的内容创作门槛会不同,创作门槛越低,创作的人越多,人的复杂会带动内容的复杂,越是繁多复杂的内容,越没有办法抽象出一个统一普适的模型来形容,这就没法形成圈子,比如就没有人说短视频圈子这一称谓,而创作门槛越高,创作的人越少,因为创作门槛高,需要投入大量的专心与精力,这必定会要求创作人员的素质提高,现在二次元的载体,周边的制作,漫画,动画,插画,音乐,cos,小说,都有着极高的入门门槛,好的素质都是趋同的,大多数创作者素质高,必定会拉高这个群体的素质,从而提高这个圈子的纯度与思想境界,所以入宅的人会觉得这个创作圈子的美好,但这个只限于创作者,其他人说自己是宅圈,多数是观众,其实跟这个创作圈子关系不大,也不能说是入宅和脱宅,只是个观众,因为这个圈子不可能因为一个观众的加入或流失产生丝毫话题,但优秀创作者的流失,必定会引起圈子里人部分反应,举个例子,一个喜欢看电视电影的人,尽管他阅历非常丰富,但是他只要加入其中的创作,他不可能说自己是影视圈的人,只是个观众罢了,观众形成的圈子入门极低,你看的下去就行,看一集也可以云云,极高的复杂性必然会掺杂大量的恶臭,而人们的天性,就是因为部分的恶臭而否定整个集体,就像一粒老鼠屎,坏了一锅粥,即便你去除了那一部分,但心里在吃的时候必定会产生厌恶,产生了主动的情绪,必定会给群体贴上标签,所以就有大众所说的二次元又烂了[吃瓜],精神世界离不开现实基础。在现实环境的影响下,只能越来越烂,而创作者的物质基础来源于大众的反馈,从而反向传播在作品上,所以创作圈也避免不了会变得更烂,但创作者多少是有一点儿理想主义者的身影的,部分的烂依然还会有部分闪光的作品,作为这个圈子支撑的存在,关于入宅脱宅这个话题的讨论一直都几年了,其实只有观众圈聚集比较多的B站,才会有这样的话题,观众嘛,就跟海水一样,潮起潮落,来时浩浩荡荡,熙熙攘攘,走时轰轰烈烈,也要发出一些声音,最后还是归于平静